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
本處沿革

台灣自來水建設起源: 
 
台灣早期興建自來水為淡水。於西元1896年八月開工。1899年三月完工。淡水昔日稱滬尾,日據(日治)時屬台北州淡水役所所在地。當時為北部地區主要之貿易港口,與日本及中國福建之福州、廈門來往頻繁,市街狹窄,排水不良及環境落後,市內僅有淺井數口,水質較佳者只有兩口,若有外來之腸胃系統傳染病侵入,則會蔓延至臺北等地,而往來之船舶用水亦無法補給,故建設自來水為當時之急務。  
   
基隆市位於台灣北端,有天然形勢良好之商港,西元1896年人口約7000人。居民生活飲水均賴水井及儲水槽供應,因水質不良,水量不足,若遇旱季常枯竭無水。為謀久遠之計,遂翻越圍繞於基隆山間,深入基隆河上游,即於暖暖街上溯支流,有東勢溪流量甚豐,經選定其左岸高地為水源地,計劃建廠。 
 
計畫給水人口為30000人,包含軍事用水及船舶用水,平均每日每人供水量為93公升,最大供水量為125公升,短時最大供水量為167公升。 
 
就供水普及率而言,十年間大大提升至90%以上,主要建設於貢寮淨水場設置橡皮壩,抽取雙溪表面水,於七十八年十月完工,大大增加本區之供水能力。

未來展望:
供應質優、量足、壓穩之自來水為本公司員工責無旁貸之工作與責任,本處當一本服務用戶之精神,提升優良供水品質,以減少用戶生活用水之不便至最低限度。
點閱:4934
更新時間:2020-11-03 14:06
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