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年來,極端氣候已成為常態,自來水事業面臨穩定供水極大挑戰。2021年甫經歷百年大旱、疫情困境的嚴峻挑戰,2022年全球又受反聖嬰效應影響,極端氣候再度肆虐世界各處。台灣也同樣面臨缺水危機,連俗稱「雨都」的基隆地區6至8月降雨量都僅有歷年平均量的三成,引發高地社區用水危機;旋即發生0918台東強震,破管導致花東地區停水用戶達4,842戶,經本公司施工團隊全力搶修,於短短5天內全面恢復供水。面對種種不利的經營條件,本公司將持續加強供水韌性,致力推動八大主軸工作如下。
一、加速降低漏水
為健全供水管網系統及水資源使用效率,本公司將「降低漏水率計畫(102至111年)」展延2年,經費自2021年起由原每年投入約70億元之預算增加至80億元,2024年底漏水率目標亦加速下修為12%,相較2012年,每年約可節省2.54億立方公尺水量,約為1.29座石門水庫有效蓄水容量,戮力達成2031年將漏水率降至10%以下之目標。
本公司針對「單一」、「重要」、「脆弱」維生管線,奉行政院核定推動「備援調度幹管工程計畫」,預計於2021-2026年埋設17條備援管線,投入經費達199.5億元,可穩定供水約每日261萬立方公尺,管線長度共計約83公里,完成後可降低供水風險、增加區域供水調配之彈性及韌性。
本公司各型淨水場計有476處,部分淨水場因營運多年,設備已逐漸老化,影響原有設計之供水、淨水操作。為改善部分淨水場設備,以分階段方式循序推動各淨水場設備現代化共計25處,預計於2026年前改善11處(截至2022年底已完成3處),2026年後改善11處。
四、提高供水普及率
截至2022年底供水普及率為94.55%,供水人口數1,835萬975人,相較於先進國家毫不遜色;惟仍有部分地區民眾因位處偏遠,以非自來水(包括山泉水、地下水等)作為飲用水來源。為改善偏鄉用水權益,本公司2022-2024年推動「無自來水地區供水改善計畫第四期-自來水延管工程」,預估延管供水新增1.26萬戶。
五、精進全方位服務品質
本公司自2020年起推動提升全方位服務品質,以用戶需求校準服務,蒐集分析用戶最關切問題,進而改善服務模式、流程及管理制度。現階段聚焦於「修漏速度慢」、「水壓、水量不穩」及「自來水黃濁」三項議題,結合各區管理處集思廣益,積極獎勵創新改善。
六、推動全流程水安全計畫
為提升供水安全,本公司參考世界衛生組織(WHO)及國際水協(IWA)推動水安全作法,自2019年起在每一區處選定一淨水場導入水安全計畫(WaterSafetyPlan,WSP),截至2022年底已推動13座淨水場實施此計畫,後續將持續推動並結合淨水場營運效能評估(OPEE)及水質預警系統(ADTS),以達成自來水系統現代化為目標。
七、推動淨零排放
本公司於2022年4月成立淨零排放專案推動小組,研訂淨零策略,定期滾動式檢討,並分別訂定2025及2030年排放量較2005年(碳排量53萬噸CO2e)減量10%(5.3萬噸CO2e)及20%(10.6萬噸CO2e)之短、中期減碳目標,並持朝2050年淨零排放之長期目標邁進。
在水價獲合理調整前,為紓緩財務困境,積極推動開源節流。就「成本」面,以「合理成本範圍」為前提,就重大成本項目(諸如用人費、動力費、機修費等)改善;就「收益」面,積極增闢營收,推動重點涵括(1)積極活化資產(2)建置小型水力發電、設置太陽能發電設施等,以達積極「開源」的目標。
近年自來水經營環境丕變,來自大自然的威脅更加嚴峻,旱澇相隨已成常態,突顯「穩定供水」的工作的刻不容緩。本公司當全力推動八大主軸策略,期能實現「供給面」的量穩、質優;達到「需求面」的用水普及、有感服務;以及「經營面」的體質強化、與環境共生,全力建構「不缺水、喝好水」的用水環境,讓民眾安心用水、產業穩定發展,以不負政府之付託、社會之期許及對用戶之承諾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