營運績效
2024 年度台水收支決算淨損為新台幣39 億4,941 萬3 千元,較預算數淨損22 億6,662萬元,虧損增加16 億8,279 萬3 千元,主要係給水收入減少及動力費、機械設備修護費、外包費、利息及折舊費用等增加所致。2024 年經濟部分別投資及補助台水固定資產建設計畫經費33 億4,520 萬9 千元和1,473 萬元,細項如下表。營運績效是企業永續的根本,目前台水將積極檢討水費合理性以及精進調整方式,如水費分級方式以及補助機制等,並積極與主管機關及民眾溝通,以求優化營運績效。
台水依據災防法令等規定,訂定災害防救業務計畫及相關作業要點,以健全災害防救體系,並強化有關平時之災害預防、災害發生時之應變措施及災後復原重建工作,既有設備並無投保天然災害保險。2024 年重大財物災害損失搶修經費計189,696 千元,供水設備重(復)建經費計8,200 千元,共計支出197,896 千元。

可負擔的水價與民眾用水權益
台灣自來水公司在推動水資源永續管理中扮演著關鍵角色,我們的水價政策不僅影響著水資源的分配效率,更攸關社會公平與環境永續。合理的水價結構能同時兼顧經濟發展、社會公平與環境保護三大面向,透過階梯式水價設計,我們既確保經濟弱勢族群的基本用水權利,又能藉由適當價格信號引導用水者珍惜水資源,減少浪費。我們也深刻認知到,水價調整必須謹慎評估對不同社會群體的影響,特別是脆弱族群的負擔能力。未來,台水將持續優化水價機制,在確保基礎民生需求的同時,逐步反映水資源的真實價值與環境成本,為台灣的水資源永續利用奠定堅實基礎。落實民生用水權益保障機制
台水在水價與可取得性上的政策為「保障基本民生用水價格低廉,確保所有民眾能負擔基本生活用水」。為發揮水價與可取得性的正面影響,台灣自來水公司秉持公平普及的原則,實施了階梯式水價結構,將基本生活用水維持在合理低價,確保所有家庭皆能負擔必要生活用水。目前的水價結構無區分使用族群,僅以使用度數級距劃分,包含:
• 1~10 度:每度單價7.35 元
• 11~30 度:每度單價9.45 元
• 31~50 度:每度單價11.55 元
• 51 度以上:每度單價12.075 元
為提升用水可負擔性與可及性,台水積極配合宣導與執行經濟部水利署「自來水用戶設備外線補助計畫」,補助水表口徑25 毫米(含)以下一般用戶之外線工程款(不含路權單位收取之路修費)。其補助額度如下:
• 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為全額補助
• 自來水供水普及率低於70% 之村里,用戶設備外線長度20 公尺以下之工程款全額補
• 助,超過20 公尺部分,補助超出長度2/3 工程款
• 前二款以外情形者,補助2/3 工程款
民眾可透過兩種方式申請補助:
• 接水後:申請戶於用戶外線工程完竣並裝表啟用後,可持「用戶新設給水裝置及繳費證明」、外線補助申請相關文件洽地方政府申請補助
• 接水前:用戶外線經台水設計完成並通知繳費後,申請戶可持「繳款通知書」及外線補助申請相關文件洽地方政府申請補助
水價檢討方面,台水每年持續就財務狀況通盤檢討合理水價,惟水價調整係屬政府重大政策,須由經濟部召開水價評議委員會進行審議,該委員會匯集政府部門、學者專家、產業代表及消費者團體等多方意見,確保水價調整的公平性與合理性。在實務推動上,台水採階梯式水價制度,有助於兼顧基本民生用水的可負擔性與鼓勵節水。然而,長期凍漲的水價難以反映實際供水成本,亦形成台水在維護與更新基礎設施的資金壓力日益增加。我們將持續與各利害關係人溝通水資源議題,希冀透過透明與務實的態度,促進民眾對水價政策的接受度,使台水與台灣社會共進共榮。
從近10年用戶水費支出情形可見,台水提供的自來水服務維持在合理且穩定的價格水準,使一般家庭能夠負擔基本生活用水需求。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雖有小幅波動,但每戶每月水費維持在相當穩定的區間。

技術與創新發展
台水訂有四大技術研發重點領域以及七項目標,並透過嚴謹的研發創新管理流程與成果檢核和機制,確保研發效益。


依據四大研發重點,台水持續投入多元化的研究計畫,系統性地提升供水服務品質與營運效能,實現永續經營目標,2024年各領域研發投入說明如下。
台水將持續平衡創新技術的應用與其社會影響,致力於為台灣社會創造最大價值。通過技術創新與合作,台水能夠提供更穩定、更優質的供水服務,同時減少對環境的影響,並促進產業生態的平衡發展。
台水將持續平衡創新技術的應用與其社會影響,致力於為台灣社會創造最大價值。通過技術創新與合作,台水能夠提供更穩定、更優質的供水服務,同時減少對環境的影響,並促進產業生態的平衡發展。
